莫康孫,一九五二年澳門出生,他的英文名TOMAZ,其實是葡萄牙文THOMAS的稱號吧。二十四年廣告公司經驗中,過去十七年都是在麥肯。從香港調升新加坡、往紐約、至臺灣、到中國大陸,現在是麥肯光明的行政創(chuàng)作總監(jiān);麥肯在北京、上海、廣州和香港分公司的創(chuàng)作部,都是由他統(tǒng)領,他也是麥肯亞太區(qū)副總裁。莫氏近年投入大量個人時間精神,在中國各地演講授課,單在一九九七年,便曾到過十二個省市演講十八次,是中國廣告協會教育委員會的榮譽顧問。他曾擔任紐約廣告節(jié)、美國CLIO創(chuàng)作獎的評審,便連續(xù)三年獲邀前往法國,擔任康城(嘎納)廣告節(jié)之評審。如果說,莫康孫對目前中國廣告創(chuàng)意深具影響力,絕對夸大。要讓讀者了解這樣的一個人物,龍吟榜找了三個不同年代的創(chuàng)意人去談莫康孫,第一位是龍吟榜主編林俊明,第二為是上海和廣州麥肯光明的創(chuàng)意總監(jiān),來自臺北的鄭嘉芳,第三位是剛投身廣告創(chuàng)作行業(yè)不久的洛曦。
莫康孫是我的美指,我是他的文案,那是從一九八七年開始,至一九八三年。老莫是素描快槍手,我是說故事腳本的能手,我倆都天生工作狂,創(chuàng)意觸覺敏銳。而最重要的,還是臭味相投,心有靈犀,做起事來總是快人一步,百發(fā)百中,既受客戶賞識,更受老板珍惜。
所以,我倆這對拍擋,很快便成為炙手可熱的新近創(chuàng)意二人組,從當時的堂皇廣告,一起跳槽到新英華/鼎霸/恒美,三年后跳槽到PKB,后來再跳槽到華美/麥肯,負責專案客戶—英美煙草公司旗下十數只國際和本地名牌香煙,兩個人負責的營業(yè)額,占全公司百分之四十。
八三年,公司決定把我們這組獨領風騷的創(chuàng)意組,變成兩個分庭抗立的創(chuàng)意組,我倆被迫分開工作,各有新拍檔,合共負責公司百分之七十的營業(yè)額。一年多后,老莫升到麥肯新加坡當創(chuàng)意總監(jiān),而我亦獲提升為麥肯香港的創(chuàng)意總監(jiān),自此鮮有機會合作,后來我離開了麥肯往美鼎/博文/靈智,從此便成了比稿對手。
一起拍擋時候的老莫,總是文質彬彬,笑臉迎人;比起我這個在殖民地教育系統(tǒng)下,修讀英文學校的港胞,書香時代的他,文學修養(yǎng)實在好得多。年輕的我是個好勝又沒耐性的莽夫,我得罪了同事,由他打圓場,我倆合作多年,在工作上他從未抱怨過,印象中他好像只給我發(fā)過一次脾氣。在生活上,他總是很為他人著想,尤其是碰到我這個冒失鬼。
兩個人合作無間,也會有無形的競爭,年輕的時候大家都向往出國工作和生活。我和老莫都希望有一天能到麥肯紐約,加入精英匯聚的麥肯國際創(chuàng)意隊,所以大家都努力爭取好表現。當老莫被調升到新加坡,成為該公司第一位華人創(chuàng)意總監(jiān)時,他已是向紐約踏出了第一步。三年后,老莫成為第一位加入了紐約麥肯國際隊華人。我是那樣的羨慕和妒忌他。
在一起拍檔的日子,我倆共同進退,是工作上的另一半,也是生活里的知己。我倆在一起的時間,要比與各自太太相聚的時間多得很。隨著分隔一方的日子來臨,無論老莫是在新加坡、紐約、臺灣,我倆還是抽點時間,盡量交換創(chuàng)意心得,許多次我們會趁著老莫在香港轉機時,在機場餐廳見面,聽來倒有點像情意綿綿的愛侶吧。當然,我們也有過誤會的日子,畢竟是兩地分隔,疏離是在所難免。
近年,我放棄了廣告公司崇高的職位和富裕的收入,也擺脫了廣告公司日常工作的煩瑣,當了生活隨緣、收入也隨緣的影視廣告導演,卻再有機會跟老莫合作,發(fā)覺他一點也沒變;還是個工作狂;還是常保笑容和文質彬彬;最令人妒忌的,還是他那張孩子臉,和一頭烏黑的頭發(fā)(老莫,你真的沒有染發(fā)嗎?)
你這樣子,會引來許多年輕女子的傾慕;而最傾慕你的少女,一定是你那亭亭玉立的女兒。打從你女兒出世到今天,你都是很寵她(難怪,女兒的名字是莫寵儀),而女兒也一直很疼老莫;聽莫太投訴說,那身在紐約的女兒,跟莫太通話時,總是匆匆忙忙,不要說太多;跟老莫通話,則閑話長篇,不容打斷。
我倆都頗緬懷過去,還記得一九八一年,我倆趁中環(huán)香港會舊會所拆卸的前一天,跑到那里拍照留念,去年,我們興至,聯袂再到中環(huán)香港會現時的會所前面,同一位置拍照,背景和周邊環(huán)境真是人面全非,照片里竟然是一老一少!他媽的,老莫究竟你何時愿意長得老一點?
我在廣告公司點石成金的日子,老莫說過很羨慕我,我曾問他何不離開麥肯,到別家公司闖闖,他當時的答覆,跟數天前給我的答覆是一樣,「沒有什么大不了的理由要離開麥肯!估夏膭(chuàng)作修為,是越老越辣,這么多年來,他一直都在鞭策自己要做得更好,更不停鞭策下屬要做得更好。所以,曾更他工作的下屬分為兩個陣營:敬佩他的,和痛恨他的。
老莫是香港插圖社的創(chuàng)辦人之一,從拍檔年代到今天,我都非常欣賞他一手好靈,(我偷偷收藏了年青莫康孫的廣告插話和版畫多年,當我還在廣告公司當領導,有一個比籃球場細少許的辦公室時,老莫的畫就擺放在我那數不清的大小創(chuàng)意獎牌旁邊。)
年青的老莫很喜歡一邊聽那白發(fā)斑斑的法國小提琴爵士樂手演奏,一邊呷紅酒。今天的老莫,可沒有太多閑情鹽爵士樂演奏,紅酒也只是輕嘗淺酌。
我當然沒有老莫家人那么了解他,但我也熟識老莫的喜惡,除了一樣東西:TOMAZ,我從沒有聽過你高歌。何時?何處?
創(chuàng)意路上,一段亦師亦友的愛恨情仇 鄭嘉芳
一直很難下筆描述「莫康孫」這個人,也許是跟他一起工作太多年了,太習慣他的工作模式,以致于一時間要理出點頭緒,談談他的廣告觀、創(chuàng)意觀、工作觀以及創(chuàng)意人的人生觀,頓時覺得有點棘手……
都是天生好手惹得禍!
第一次和他一起合作時的我,還是一個剛剛入行,才踏入麥肯臺灣分公司的小小廣告撰文;那時候,早已耳聞廣告圈有他這一位來自香港,號稱「國際級的劍意指導」。第一次看到他時,非常訝意於他的溫文儒雅,一點也沒有所謂「大師架子」;傳說中的他,根本不是美術科班出身,卻能畫得出一手好畫;據我跟他工作多年得知,最真實的獨家報導,他應該是外文系畢業(yè),由于出身書香世家,父親和長兄都是醫(yī)生,而且天生獨具繪畫天賦。印象最深刻的是,在當時臺灣居家中之洗手間墻上,滿是一張張栩栩如生的人體素描,經詳問得知,那些「名畫」大都出自他和他兄長、女兒的手筆。至于他那一手又快又好的素描功夫,可害慘了和他工作的「小朋友們」;記得有次,這一邊美術指導還在抱怨「時間太趕了,不可能完成啦,另一邊莫先生已經很酷的把一支30秒的腳本全畫好了,頓時讓大伙啞口無言,低著半句也不敢吭氣兒。現在想想,跟他工作最氣的是:既要跟他比創(chuàng)意,也要跟他比速度,還要忍受他一臉謙虛的說:「沒什么啦!都是自學苦練來的!
如果你能跑9秒,我就沒有道理讓你跑9.5秒。
他,總是精力過人,追求速度、講究效率。只要有一支小小的“Pentel”在手,無論是平面稿、海報或廣告腳本,都能讓他表現得出明暗層次、活靈活現的;就因為獨具這些特質,再加上「九秒半否定論」,在他手下的工作者常被逼迫的加速度成長,苦不堪言;而我,如今能讓人稱「一把快手」,就是拜當年受害者之一所賜,可以想像像當年的我,是怎樣被他分秒鞭策,眼淚和汗水一路催趕走過從前的。
至今,他自己也常與自己挑戰(zhàn),永遠要求一次比一次又快又準。每一次看到他自己在設定的目標下完成工作,對他而言是有一股莫名的快感吧!對我來說,可是慘了!又要面臨跟他下一回合的創(chuàng)意挑戰(zhàn),所以,我說;「那些不怕死的,有自虐傾向的,對廣告創(chuàng)意工作自命享受100%燃燒的思想標準,盡管來投效他的筆下吧!」
5個CUT請不完的故事腳本,就不是個好創(chuàng)意!
他,由于多年榮任國際性廣告創(chuàng)意競賽的評蕃經驗得知,他要求「好的廣告影片」,都具有這樣的共同特點;廣告片應能明晰的與產品的目標對象息息相關;以承諾或利益點為出發(fā)點;能反映出企業(yè)慎密的廣告行銷策略;以具銷售力的創(chuàng)意為根本,而不是依賴大師的技巧表現,更不是創(chuàng)作者的表現自我。影片的質感,真正實現了創(chuàng)意;好的廣告片都是系列廣告的代表作。如果你不能根據你的創(chuàng)意發(fā)展系類廣告,那一定不是杰出的創(chuàng)意。
聽了他多年,太不標準的港式普通話,最常掛在嘴邊,不厭其煩的要求我們的一句話就是:「廣告片要抓住視線,令人難忘。讓你記住的都是與品牌有關系性」,還記得在臺灣麥肯時,他每天得分秒必爭,我們這些創(chuàng)意群常在最逼迫,最抓緊的時間里和他討論廣告故事腳本;那時候的我,跟他溝通最大的挑戰(zhàn)就是一定要在5秒鐘內,5個CUT講完一個STORYBOARD;不行!不長!不復雜了!回去重來,再想。∈昼姾,再來!快!快!快!
他在臺灣麥肯前后共任職七年的執(zhí)行創(chuàng)意總監(jiān),當時臺灣的廣告氣氛尚在萌芽期,百花齊放,百廢俱興與之時,各家廣告手法紛起;經由他的規(guī)劃,整理,不斷地引進國際廣告KNOW HOW,一系類的廣告專業(yè)培訓課程,共三,四十講,每過一次,從最基礎的觀念開始,非常有耐心的傳授,解惑而好不厭煩;這時候的我看在眼里,真不能平衡,總覺得「奇怪!這事,真是有點反常,怎么他會如此超人的耐性,一點也不急躁!」也因為這樣的魅力,吸收了不少的廣告專業(yè)人士。如今,他更將此魅力在中國大陸發(fā)揚光大,隨著中國廣告協會,飛越各省各市間,一場又一場的演講,不禁讓我懷疑他的體力,精力是那里來的?他是累不到的戰(zhàn)將?!
「創(chuàng)意」是書的元素,新的組合而已 。
他,始終相信一個理念,廣告創(chuàng)意是一種「對人的了解」相關的事件的傳連而已,是如何運用文字,圖片,音樂去說服人們,進而為客戶連到廣告目標的過程而已。我們的目的是廣告策略,否則便不是作廣告,廣告非純藝術,廣告是有目的性的。
好的創(chuàng)作更需要結合的產出,勤勞的工作,開飯的胸懷不受限制的好奇心。好的廣告創(chuàng)意人,要對人感興趣,對不同的人有強烈的好奇心,兼具與富的常標,知識,好學好問,并對各種藝術形式感興趣;旧,創(chuàng)作人才的創(chuàng)作資源來自自己生活的經驗,所以,他(她)必須是認真生活的人。
他認真,就逼的你不認真都不行,與他共事過的廣告人,都領教過他那股永不妥協,要求到底的認真勁兒,個個都苦不堪言。多年的廣告專業(yè),練就了他敏銳的思維,過目不忘的好眼力,逼得你不聰明都不行,與他溝通,即使是聞話家常,都必須全神貫注,負責不會被他抓出語病,說是表里不精準,逼得你不頭腦清楚都不行;我可是親眼目睹,也清身教過,他與親愛的女兒以創(chuàng)意指導的口吻要求應對,真是非常專業(yè)呢!
其實大伙兒都不在意,知道是他的認真作祟而已!但對于他在廣告表現或廣告影片上的批評,常會令你大吃一驚,因為他抓出來的,往往是沒想到的,或者更本沒發(fā)現的問題;他說:「看到不完美,明明有能力做到,但不去要去練成,是他最難過的事了」。當然批評是以時間奪回受不了,這是人間常情,但任何廣告表現,只是他看到有瑕疵,不忍正要求改善,他會比誰都難過,如果,他的想象力夠豐富,就不難想象大顆被他逼得不忍正都不行的痛苦!
他,因為做廣告而快樂,每天都快樂!
每次來上海麥肯,他都要覺得要有事做才有意義,沒有白來一趟。因為他說,如果,你真的想要做個成功的廣告人,那你最好是真的只有因為你喜歡做。我們這行的「快樂」與「成功」是需要每一天,每一天去經營的,以為我們每天處理的事務千變萬化,廣告的環(huán)境(尤其是中國大陸)更是日新又新,追求速度,不進者則退,是一定的,你不可能有混兩個半天,換來一天的好日子。想要成功,要先讓自己快樂,永遠被忘了自己每一個創(chuàng)作都是快樂的想念。誰都一樣,當你碰到這樣一個認真當作工作快感,把速度當作是創(chuàng)意的挑戰(zhàn)的上司(或朋友)心里只有一句話又愛又恨沒轍。
從七個問號,了解他對中國廣告創(chuàng)意的期望 洛曦
我進入廣告這個行業(yè),是因為我喜歡創(chuàng)意。我們成長在電話通訊與電腦科技的時代,國家經濟起飛,廣告讓我們這新一代覺得創(chuàng)意、文化很有吸引力,很有意思。但一旦做了廣告人,變得要產業(yè)化,跟以前做消費者的感覺完全不一樣。
像莫老師這樣的創(chuàng)意人,真的不可思議,走了那二十四年漫長的路,至今還保留著那一股熱誠行動。
很幸運在無錫的一次創(chuàng)意巡回展與座談會里,莫老師向我們新一代創(chuàng)意人解答了一些疑惑很久的問題,很具啟發(fā)性。從七個問號,他讓我們了解他對中國新一代廣告創(chuàng)意的期望。
洛:普遍來說,你覺得現今的創(chuàng)意概念比以前的更好嗎?
莫:說實話,我覺得很多現代的中文創(chuàng)意仍然糟糕得很。單純的創(chuàng)意很少,執(zhí)行的技巧也與國際水平有一定的距離,創(chuàng)意概念和執(zhí)行是需要時間來培養(yǎng)的,但是我懷疑有多少以中文為主的創(chuàng)意人是以追求最佳的創(chuàng)意為目標。
洛:您對當代的年輕創(chuàng)意人有什么評價?
莫:一般人都覺得廣告是年輕人的行業(yè),年輕一代都紛紛加入這個大家庭,希望在最短的時間內賺得最多錢和最高的知名度。無疑,廣告業(yè)因現今的經濟發(fā)展而蓬勃,很多廣告公司和有關服務機構也因而成立;可是我們仍欠缺經驗豐富的廣告素材,廣告業(yè)內大部分的職業(yè)者都是年輕人是一個現象,但不一定是最理想的情況。我們的年輕創(chuàng)意人均不斷努力務求成功,好象他們會錯失了什么似的。
讓我們看看康城(嘎納)的年輕創(chuàng)意大獎比賽,參賽人必須在三十歲或以下,并在廣告業(yè)內工作,鑒于現實的市場環(huán)境復雜和競爭激烈,年輕創(chuàng)意人未必有機會發(fā)揮他們的天分;所以康城(嘎納)特別舉辦了這些為青年創(chuàng)意人而設的比賽,以作鼓勵。
再看我們周圍三十歲以下的創(chuàng)意人,他們很可能覺得到那時候應該當上廣告公司的老板了,要不他們希望盡可能取得一個漂亮的職位。至于他們會否致力于創(chuàng)作最佳的創(chuàng)意概念或作出最無懈可擊的創(chuàng)意執(zhí)行技巧?我本人會懷疑。始終兩者所追求的不一。
洛:追求最完美創(chuàng)意的人通常是不斷工作。你覺得您是工作狂嗎?
莫:當然不是!我只是有著對廣告的熱誠。我熱愛我的工作就如我的嗜好一樣。二十四年來我從沒有想過我入錯行,也未曾后悔沒有嘗試別的業(yè)務。
我在一個沒有假期的家庭中長大。爸爸的業(yè)務一年運作360天,就像那時候其他的店鋪一樣,我的學習不會因周末或暑假而暫停,課余時那些英語修讀班、書法班、畫畫班等我記憶猶新。我仍然記得我還要到爸爸的藥房去幫忙,或是在家種花除草、洗地擦鞋,以便賺一點零用錢。
這是一套不同的價值觀,是我所珍惜的。
認識生命中更多事物是一種無可比擬的經驗,尤其是當你嘗過達到目的后成功感,是這種感覺讓我不可以停止工作,停止創(chuàng)作。
洛:是什么令您不斷前進?
莫:我記得梁啟超的一篇文章,里面說及一個人若是每天起早兩個小時(其實人睡的太多也是浪費的),到他六十歲的時候,他就會比別人多出五年的時間,去完成他想做或是他應該做的事情。
這篇文章是我一生的座右銘。如梁所說的「敬業(yè)樂業(yè)」一樣。
洛:簡單的說,你覺得怎樣才能令創(chuàng)意進步?
莫:這是一個關于態(tài)度的問題:專業(yè)的態(tài)度!力求完美的態(tài)度!盡我所能的態(tài)度!
過去兩年我在中國的康城(嘎納)巡回展中,一直的強調這一點。抱著專業(yè)的態(tài)度是追求完美的創(chuàng)意概念和執(zhí)行的第一步。
努力是無可避免的。這是達到目標的代價,我們也應該享受者過程。
洛:我們的年青創(chuàng)意人有這樣的態(tài)度嗎?
莫:這不是一個關于年青或年老的問題,關鍵是在于有或沒有。
洛:經過了兩年不斷的康城(嘎納)巡回展和授課,您對中國的年青創(chuàng)意人有著什么期望?
莫:經過了一番努力,我期望中國的創(chuàng)意可在國際創(chuàng)意隊伍平起平坐。但我們還未到這個地步。
我會鼓勵我們的年青創(chuàng)意人繼續(xù)力求專業(yè)和盡他們的所能。成功的日子雖不會立即出現,但終是會來臨的。
后話:三個不同年紀,在不同年代認識莫康孫的朋友,分別從不同時空,不同角度去談論莫康孫這個人,也給予他坦城的評價,讓讀者在瞬息間,好像已認識莫康孫許多年了。